我国渗透测试行业的发展局限是什么?
我完全不这么认为。今天为止,还是大量重要目标被搞定,在一些实战攻防赛事面前,防守方压力特别大。未来对安全的需求就跟若干年前对研发需求一样,安全还刚刚走过幼儿期,进入少年期,远没到壮年。渗透是一个基础的完整性需求,一定时间内只增不减。回到标题,我觉得两个问题让你陷入了迷茫:为什么渗透测试只覆盖网站?以及这个领域你已经顶尖了吗?未来渗透测试将是一个知识点极其宽泛的学科,不只是网站,还有网络协议,二进制,无线,数据库,物联网,应用等等等等。而且,在广度扩展的同时,对每一项的深入度要求也在逐步提升。我相信在大量政策支持的情况下,在学校逐步开展专业学科的情况下,在大量就业岗位准备的情况下,未来的人才会越来越多,竞争会越来越大。以前能搞简单注入黑网站的“大牛”,以后在正规军面前,只会越来越难混。总结一下:网络安全需求还在快速增长期;网络安全的漏洞随着网络的复杂度增加学会越来越多;未来网络安全对人才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所以,提高对自己的要求,提升自己的能力才是唯一的出路。或者转管理吧,看着别人飞起。
信息安全技术 与此课题有关的国内,国外研究情况、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和意义
热心相助
您好!
国内外网络安全技术研究现状
1.国外网络安全技术的现状
(1)构建完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针对未来网络信息战和各种网络威胁、安全隐患越来越暴露的安全问题。新的安全需求、新的网络环境、新的威胁,促使美国和其他很多发达国家为具体的技术建立一个以深度防御为特点的整体网络安全平台——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2)优化安全智能防御技术
美国等国家对入侵检测、漏洞扫描、入侵防御技术、防火墙技术、病毒防御、访问控制、身份认证等传统的网络安全技术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改进其实现技术,为国防等重要机构研发了新型的智能入侵防御系统、检测系统、漏洞扫描系统、防火墙、统一资源管理等多种安全产品。
另外,美国还结合生物识别、公钥基础设施PKI(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 )和智能卡技术研究访问控制技术。美国军队将生物测量技术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重点。从美国发生了恐怖袭击事件,进一步意识到生物识别技术在信息安全领域的潜力。除利用指纹、声音成功鉴别身份外,还发展了远距人脸扫描和远距虹膜扫描的技术,避免了传统识别方法易丢失、易欺骗等许多缺陷。
(3)强化云安全信息关联分析
目前,针对各种更加复杂及频繁的网络攻击,加强对单个入侵监测系统数据和漏洞扫描分析等层次的云安全技术的研究,及时地将不同安全设备、不同地区的信息进行关联性分析,快速而深入地掌握攻击者的攻击策略等信息。美国在捕获攻击信息和扫描系统弱点等传统技术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4)加强安全产品测评技术
系统安全评估技术包括安全产品评估和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性评估技校。
美国受恐怖袭击“9.11”事件以来,进一步加强了安全产品测评技术,军队的网络安全产品逐步采用在网络安全技术上有竞争力的产品,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安全测试和安全等级的划分,作为选择的重要依据。
(5)提高网络生存(抗毁)技术
美军注重研究当网络系统受到攻击或遭遇突发事件、面临失效的威胁时,尽快使系统关键部分能够继续提供关键服务,并能尽快恢复所有或部分服务。结合系统安全技术,从系统整体考虑安全问题,是网络系统更具有韧性、抗毁性,从而达到提高系统安全性的目的。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进程的基本控制技术、容错服务、失效检测和失效分类、服务分布式技术、服务高可靠性控制、可靠性管理、服务再协商技术。
(6)优化应急响应技术
在美国“9.11” 袭击事件五角大楼被炸的灾难性事件中,应急响应技术在网络安全体系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仅在遭受袭击后几小时就基本成功地恢复其网络系统的正常运作,主要是得益于事前在西海岸的数据备份和有效的远程恢复技术。在技术上有所准备,是美军五角大楼的信息系统得以避免致命破坏的重要原因。
(7)新密码技术的研究
美国政府在进一步加强传统密码技术研究的同时,研究和应用改进新椭圆曲线和AES等对称密码,积极进行量子密码新技术的研究。量子技术在密码学上的应用分为两类:一是利用量子计算机对传统密码体制进行分析;二是利用单光子的测不准原理在光纤一级实现密钥管理和信息加密,即量子密码学。
2. 我国网络安全技术方面的差距
我国对网络安全技术研究非常重视,已经纳入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高新技术研究项目,而且在密码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但是,与先进的发达国家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应用等方面相比还有差距,应当引起警觉和高度重视,特别是一些关键技术必须尽快赶上,否则“被动就要挨打”。
(1)安全意识差,忽视风险分析
我国较多企事业机构在进行构建及实施网络信息系统前,经常忽略或简化风险分析,导致无法全面地认识系统存在的威胁,很可能导致安全策略、防护方案脱离实际。
(2)急需自主研发的关键技术
现在,我国计算机软硬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等关键技术严重依赖国外,而且缺乏网络传输专用安全协议,这是最大的安全隐患、风险和缺陷,一旦发生信息战时,非国产的芯片、操作系统都有可能成为对方利用的工具。所以,急需进行操作系统等安全化研究,并加强专用协议的研究,增强内部信息传输的保密性。
对于已有的安全技术体系,包括访问控制技术体系、认证授权技术体系、安全DNS体系、公钥基础设施PKI技术体系等,并制订持续性发展研究计划,不断发展完善,为网络安全保障充分发挥更大的作用。
(3)安全检测防御薄弱
网络安全检测与防御是网络信息有效保障的动态措施,通过入侵检测与防御、漏洞扫描等手段,定期对系统进行安全检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安全问题,进行安全预警,对安全漏洞进行修补加固,防止发生重大网络安全事故。
我国在安全检测与防御方面比较薄弱,应研究将入侵检测与防御、漏洞扫描、路由等技术相结合,实现跨越多边界的网络入侵攻击事件的检测、防御、追踪和取证。
(4)安全测试与评估不完善
如测试评估的标准还不完整,测试评估的自动化工具匮乏,测试评估的手段不全面,渗透性测试的技术方法贫乏,尤其在评估网络整体安全性方面。
(5)应急响应能力欠缺
应急响应就是对网络系统遭受的意外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其应急响应能力是衡量系统生存性的重要指标。网络系统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系统必须具备应急响应能力,使系统的损失降至最低,保证系统能够维持最必需的服务,以便进行系统恢复。
我国应急处理的能力较弱,缺乏系统性,对系统存在的脆弱性、漏洞、入侵、安全突发事件等相关知识研究不够深入。特别是在跟踪定位、现场取证、攻击隔离等方面的技术,缺乏研究和相应的产品。
(6)强化系统恢复技术不足
网络系统恢复指系统在遭受破坏后,能够恢复为可用状态或仍然维持最基本服务的能力。我国在网络系统恢复方面的工作,主要从系统可靠性角度进行考虑,以磁盘镜像备份、数据备份为主,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然而,系统可恢复性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是当系统遭受毁灭性破坏后的恢复能力,包括整个运行系统的恢复和数据信息的恢复等。在这方面的研究明显存在差距,应注重相关远程备份、异地备份与恢复技术的研究,包括研究远程备份中数据一致性、完整性、访问控制等关键技术。
3.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态势
网络安全的发展态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安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网络安全威胁的不断加剧和变化,网络安全技术正在不断创新和提高,从传统安全技术向可信技术、深度检测、终端安全管控和Web安全等新技术发展,也不断出现一些云安全、智能检测、智能防御技术、加固技术、网络隔离、可信服务、虚拟技术、信息隐藏技术和软件安全扫描等新技术。可信技术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可信计算技术、可信对象技术和可信网络技术,用于提供从终端及网络系统的整体安全可信环境。
(2)安全管理技术高度集成
网络安全技术优化集成已成趋势,如杀毒软件与防火墙集成、虚拟网VPN与防火墙的集成、入侵检测系统IDS与防火墙的集成,以及安全网关、主机安全防护系统、网络监控系统等集成技术。
(3)新型网络安全平台
统一威胁管理UTM(UnifiedThreat Management)是实现网络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网络安全技术发展的一大趋势,已成为集多种网络安全防护技术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在保障网络安全的同时大量降低运维成本。主要包括:网络安全平台、统一威胁管理工具和日志审计分析系统等。将在5.5.5中具体进行介绍。
【案例1-6】国际互联网安全联盟DMARC(Domain-based Message Authentication, Reporting Conformance)。由于全球知名互联网公司多次出现网站被黑、域名被更改及诈骗性邮件等网络安全问题,在2012年由谷歌、Facebook、微软、雅虎、网易等15家组建成立,仅1年多时间就使约19.76亿的电子邮箱用户受益,约为全球33亿电子邮箱用户中三分之二,每月拦截过上亿封诈骗性邮件。
2013年中国互联网安全联盟成立。由网易、百度、人人、腾讯、新浪、微软、阿里巴巴集团及支付宝七家企业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优势互补、求同存异的原则下共同发起组建,制定了《互联网企业安全漏洞披露与处理公约》。其中,拥有超过5.3亿邮箱用户的网易公司,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
(4)高水平的服务和人才
网络安全威胁的严重性及新变化,对解决网络安全技术和经验要求更高,急需高水平的网络安全服务和人才。随着网络安全产业和业务的发展网络安全服务必将扩展,对网络系统进行定期的风险评估,通过各种措施对网络系统进行安全加固,逐渐交给网络安全服务公司或团队将成为一种趋势。为用户提供有效的网络安全方案是服务的基本手段,对网络系统建设方案的安全评估、对人员安全培训也是服务的重要内容。
(5)特殊专用安全工具
对网络安全影响范围广、危害大的一些特殊威胁,应采用特殊专用工具,如专门针对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的防范系统,专门解决网络安全认证、授权与计费的AAA(Authentication Authorization Accounting)认证系统、单点登录系统、入侵防御系统、智能防火墙和内网非法外联系统等。
近年来,世界竞争会变得更加激烈,经济从“金融危机”影响下的持续低迷中艰难崛起,企业更注重探寻新的经济增长点、优先保护品牌、用户数据、技术研发和知识产权等。同时,在面临新的挑战中精打细算,减少非生产项目的投入,使用更少的信息安全人员,以更少的预算保护企业资产和资源。
摘自:高等教育出版社,网络安全技术与实践,贾铁军教授新书。
渗透测试工程师学多久?需要会什么?
学习完网络安全之后,可从业的岗位有很多,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渗透测试工程师。渗透测试工程师是信息安全行业中比较独特的岗位,也是大家进入信息安全领域的首要目标,那么渗透测试工程师学多久?岗位职责是什么?以下是详细的内容介绍。
渗透测试工程师学多久?
0基础学习网络安全的时间一般在3-4个月之间,这个时间说的就是大家把这一整段时间用在学习网络安全上,每天花8个小时左右去学习。除了学习渗透测试相关内容之外,还需要学习源码审计、等级保护、等保测评、风险评估、应急响应等内容,学完之后有多种岗位可以选择,比如:渗透测试工程师、网络安全工程师、安全运维工程师、安全服务工程师等,可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决定。
渗透测试属于网络安全体系的一小部分,学习周期的话大概在20-30天左右。不过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渗透测试工程师单一学习渗透测试的知识远远不够,全方面了解才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渗透测试工程师岗位职责是什么?
①负责对客户系统进行渗透测试,尽可能发现存在的安全问题并提出修复建议。
②客户系统出现安全事件时进行应急处置,协助客户修复安全漏洞。
③跟踪国内外信息安全动态,进行安全攻防技术研究。
④对网络安全攻防感兴趣,熟练掌握渗透测试技巧,熟练运用各种安全软件、安全测试工具。
⑤熟练掌握Windows、Linux平台使用、攻击技术。
⑥熟悉常见的Web安全漏洞的原理、测试方法、加固方法。
⑦具有较好的工作习惯及较强的文档、报告、方案编写能力。
⑧熟悉各主流安全厂商产品。
关于中深层低渗透油藏国内外研究现状
低渗透油藏渗流规律及其开发对策研究现状
摘要:低渗透油藏是我国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其渗流规律和合理开发策略日益成为油气田开发研究的热点。论文对目前低渗透油藏的渗流规律及其开发对策研究现状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表明低渗透油藏渗流不满足经典达西流动规律,而是存在启动压力。国内外学者对引起启动压力的因素及其渗流特点进行了较多的实验和理论研究。此外,人们还针对低渗透油藏的渗流特征,从注水时机的选择,合理井距的确定,压裂开发技术的选择,气驱技术的选择等方面研究了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对策。这些研究成果为高效合理开发低渗透油藏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渗流规律;开发对策;研究现状
作者简介:徐沽,女(1985斗,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油气藏开发方面的研究工作。
随着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东部油田相继进入高含水期,要保持石油稳产、高产需要开发新的油田。目前新探明的石油储量中,低渗透油田占有很大的比例。据初步统计,我国新探明的石油地质储量中,低渗透油田储量约占三分之二。近年来新探明的石油地质储量中,低渗透油田所占的比例又有所增加。可见低渗透油藏是我国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增储上产的主要资源基础。
目前世界上对低渗透油田并无统一固定的标准和界限,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的国家根据不同的时期石油资源状况和技术经济条件而制定,变化范围较大。根据实际生产特征,按照油层的平均渗透率可以把低渗透油田分为三类I叫:第一类储层渗透率为1O-50x10讪m ,为一般低渗透油田。此类储层的特点接近于正常储层。地层条件下含水饱和度为25 %-50 %,这类储层一般具有工业性自然产能,但在钻井和完井中极易造成污染,需采取相应的储层保护措施。第二类储层渗透率为l- lOx 1O-3J..Lm ,为特低渗透油田。此类储层含水饱和度变化较大,部分为低电阻油层,测井解释难度较大。这类储层自然产能一般达不到工业性标准,需压裂投产。第三类储层渗透率0.1-1x lO-3j.Lm ,它属致密低渗透储层,为超低渗透油田。由于孔隙半径很小,因而油
气很难进入。这类储层已接近有效储层的下限,几乎没有自然产能,需进行大型压裂改造方能投产。
1 低渗透油藏渗流规律研究现状
1.1 国外低渗透油藏海流规律研究概况
对于单相流体低速非达西渗流问题,在1924 年,前苏联学者H. J. 1 布兹列夫斯基就对低渗透油田的渗流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在某些情况下,只有当外加压力梯度超过某一起始压力梯度时液体才开始流动。在石油渗流的研究中,特列宾首次提出了石油渗流不符合达西流。实验结果也表明,低渗透介质中的渗流不符合达西定律。Von Engelhardt 和Tuun( 1955) ,Hansbo( 1960 ) , Miller 和Low ( 1963) , Mitchell 和Younger(1967) , Wang 和四auvin( 1999) ,都曾发现低渗透介质中的非达西现象[4]。这些现象包括随着压力梯度的变化渗透率发生明显的变化(即流速与压力梯度不呈线性比例关系)和"启动压力梯度"(低于启动压力梯度渗流不会发生) 。由于缺少一致的实验资料,研究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基础上的。库萨柯夫( 1940) 、特列宾(1945 )、列尔托夫( 1965) 、奥尔芬(1963)通过不同的实验发现[叫:含表面活性物质的原油渗过很细的沙时,渗透率急剧降低,渗流速度与压差不成比例变化。当流体的压力的模Igradpkλ8( 起始压力梯度)时,流体不流动。他们分段(lgradpl~À8 , lgradplÀ8 )给出了运动方程。Irmay( 1986 )也发现流体通过细粒粘土时,当水力梯度的模小于一个值之前不发生流动,并给出了达西定律变化形式。
1.2 圈内低渗透油藏渗流规律研究概况
国内,郑祥克,陶永建,门承全等IBl,在Wiggins 等人针对达西流的工作基础上,推导出含启动压力梯度的低速非达西渗流的产能方程,为解析流人动态关系(IPR) 曲线方法在低渗、特低渗透油藏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且根据建立的产能方程分析了实际油田特低渗透储层的生产动态特征,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所得结果比试井分析以及岩心实验结果能够更好地预测特低渗透储集层的产能,且结果可满足工程分析的精度要求;谷建伟,毛振强[9J为解决低渗透油田生产参数变化与中、高渗透油田不同的问题,在考虑低渗透油藏存在启动压力、毛管力、重力等因素情况下,推导了低渗透油田油水两相渗流时生产参数含水率、无因次采油指数、无因次采液指数的变化形式,并具体分析了三种因素对生产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毛管力和启动压力的存在使得含水率增加,重力对含水率的影响与地层倾角有关,并且两者的存在增加了无因次采液指数,对元因次采油指数无影响;吕成远,王建,孙志刚[IOJ通过实验测定了三个不同渗透率级别的低渗透砂岩油藏岩,心样品的非达西渗流曲线,采用"毛细管平衡法"与传统的"压差一流量法"相结合,保证了非达西渗流曲线的完整性。在每块实验样品的平均渗流速度与单位粘度的驱替压力梯度的关系坐标中,利用一次函数拟合实验数据点,通过一次函数曲线切线的斜率和截距的变化来描述低速非达西渗流中岩心渗透率和启动压力梯度的变化,探讨了启动压力梯度与空气渗透率、流体粘度、驱替压力梯度的关系以及低速非达西渗流段的渗透率变化与空气渗透率和单位粘度的驱替压力梯度的关系,并回归得到了经验公式;黄爽英,陈祖华,刘京军等[11]针对低渗透砂岩油藏存在启动压力梯度的特点,以具有启动压力梯度的渗流公式为基础,求出地层稳定生产时径向流产量公式及压力分布公式,用物质平衡法求解出低渗透油田注水见效时间与注采井距的关系。结果表明低渗透油田压力波传播时间与压力梯度关系密切,注水见效时间与启动压力梯度成正比,与井距的立方成正比。该方法用于宝中区块合理井距。第7 期徐洁等低渗透油藏渗流规律及其开发对策研究现状9的确定,方案实施后,实际注水见效时间与计算值相符。吴景春,袁,贾振岐等(12)选取渗透率在0-50x10-3J.Lffi 天然岩心和人造岩心进行了室内渗流实验。通过实验研究了低渗透油藏启动压差的形成机理及变化规律、非达西流动的产生条件及其渗流规律,并建立起三类流体非线性渗流时的流动方程;邓英尔,刘慈群(131根据低渗透介质非线性渗流运动规律三参数连续函数模型,用质量守恒定律及椭圆渗流的概念,建立了低渗透介质中两相流体椭圆非线性渗流数学模型,运用有限差分方法和外推方法求得了模型的解,导出了两相流体椭圆非线性渗流条件下油井见水前后开发指标的计算公式,并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非线性渗流对含水饱和度分布影响较大;非线性渗流使得水驱油推进速度比线性渗流的快,使油井见水时间提前,使得石油开发指标变差;非线性渗流使得同一时刻的压差比线性渗流的大,使石油开发难度加大。这为低渗油藏垂直裂缝井开发工程提供了科学依据;贾振岐,王延峰,付俊林等(14认为流体在低渗低速下渗流时,具有一定的弹塑性。实验证明,这种特性与介质和流体的种类和性质有关。低渗透油藏的孔隙越小、喉道越窄,孔喉比就越大,因此具有很大的比表面能和自由能。而固、液表面的分子作用力越强,则启动压力就越高。在注水开发过程中,相界面的变化引发了多种物理过程和化学反应,进而引起流体的非达西渗流特征。程时清,张盛综,黄延章等问研究了低渗透油藏低速非达西径向渗流的动边界问题,给出了高精度的积分解,分析了启动压力梯度对压力分布的影响,发现启动压力梯度越大,井底附近压力下降越快,外边界传播越慢;周涌'忻,彭仕必,李阳等问认为流体渗流的非线性和流态的多变性是复杂介质储层中的主要特征。根据实验渗流曲
线的非线性特征,并结合微分原理,提出了一种广义的渗流描述法。该方法不但可以描述流体渗流的非线性,而且还能方便地确定出流体在任一流速或者任一压力梯度下的渗流方程,从而可以有效地描述渗流过程中流体流态的多变性;薛芸,石京平,贺承相[1η根据表面与胶体化学近代原理和有关实验资料,将低速非达西流动归咎于测试系统受污染而引起的实验误差、流动边界层性质异常或水膜等均难以成立。他们认为,液体在干岩样中的低速非达西流动可能与多孔介质中胶体颗粒进入孔隙流体引起的塑性流动有关,气体在含水岩样中的低速非达西流动可能与相渗透率滞后导致的水在岩样中的重新分布有关。黄延章(18)通过对大量实验资料的分析,总结给出了低渗油层中油水渗流的基本特征:( 1 )当压力梯度在比较低的范围时,渗流曲线呈下凹型非达西渗流曲线;(2) 当压力梯度较大时,渗流速度呈直线增加,直线段的延伸与压力梯度轴的交点不经过坐标原点,该点称为平均启动压力梯度; (3)渗流特征与渗透率和流体性质有关,渗透率越低或原油粘度越大,下凹型非达西曲线段延伸越长,启动压力梯度愈大。2 低渗透油藏开发对策研究现状
2.1 国外低渗透油藏开发对策研究概况国外低渗透油藏开发时间长,从美国1871 年发现著名的勃莱德福油田起,已有100 多年的历史了。国外认为,低渗透油田尤其是高压低渗透油田初期压力高、天然能量充足,最好首先选用自然能量开采,尽量延长无水和低含水开采期,他们一般都先利用弹性能量和溶解气驱能量开采,但是油层产能递减快,一次采收率低,只能达到8 %-15 %。进人低产期时再转人注水开发,采用注水保持能量后,二次采收率可提高到25 %-30 %。
经过对美国、原苏联、加拿大及澳大利亚(19)等20多个低渗透砂岩油田的调研发现,天然能量以溶解气驱为主,其次为边水驱和弹'性驱。含水饱和度最高为55 %,最低为8 %,平均为22.7 %,一次采收率最高为30 %(美国的快乐泉弗朗梯尔"A"油藏) ,最低为6.5 %(加拿大帕宾那油田) ,平均为15.8 %。二次采收率最高为31 %(苏联的多林纳维果德油藏) ,最低为1.5 %(美国的斯普拉柏雷油田)。平均为25.39 %。据对国外油田的统计,大部分是优先利用天然能量开采,只有极
少数油田投产即注水。注气也成为许多低渗透油田二次和三次开采方法,如西西伯利亚低渗透油田,采用注轻短馆分段塞、干气段塞和气水混合物达到混相驱,驱油效率比水驱提高13 %-26 %,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效果。斯普拉柏雷油田从1995 年起着手进行注CO2 开发可行性研究, 1997 年底已完成室内研究,随即进行矿场试验,第一年采油速度达6% 。根据国内外不同规模矿场实际,见到一定效果的三次采油方法有:混相侄驱油法、二氧化碳驱油法、水气交注、水气混注和周期注气等。据俄罗斯《石油业》2000 年报道,注气和水气混合驱油开采低渗透储层是比较有前景的。他们利用自动评价系统,对低渗透油藏的层系进行评价分析,建议对低渗透油藏进行注二氧。
化碳、注气态;怪、周期注蒸汽驱油、热水等开发方法。国外大量研究和实践证明,当前低渗透油田开发中,广泛应用并取得明显经济效益的主要技术,仍然是注水保持油藏能量、压裂改造油层和注气等技术,储层地质研究和保护油层措施是油田开发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2.2 国内低渗透油藏开发对策研究概况
注水时机的研究:我国低渗透油田一般天然能量小,弹性采收率和溶解气驱采收率也非常低,所以需要采用早期注水、保持地层压力的开发方式,才能获得较高的开采速度和最终采收率。但对于弹性能较大和异常高压油田,可适当推迟注水时间,尽量增加无水采油量,以改善油田总的开发效果。我国低渗透油田研究表明:随着上覆压力的上升,渗透率和孔隙度呈下降趋势,而且其变化过程是一个不可逆过程。因此,低渗透油田必须早注水,以保持较高的低层压力,防止油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大幅度下降,保持良好的渗流条件。合理井距研究:目前低渗透油田普遍存在着注水井注不进水,形成高压区;采油井降为低压区,采不出油,油田生产形势被动,甚至走向瘫痪。解决这一矛盾的重点是适当缩小井距,合理增大井网密度。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有效的驱动体系,使油井见到注水效果,保持产量稳定和提高采收率。合理注人压力研究:低渗透油田一般采用高压注水。但随着注水压力的不断提高, 地层压力水平也不断上升。这对低渗透油田的开发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危害。如何保持合理的注人压力,是低渗透油田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矿场试验和研究表明:对于一般低渗透油田为了恢复地层压力,提高油井产量和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注水压力可以适当提高,可以在油层微破裂情况下注水,但注人压力不能高于能够诱发套管变形或错断
的临界压力。而对于裂缝性低渗透油田则要特别注意,要严格控制注水压力不能超过地层裂缝张开和延伸压力,以防止大量产生套管损坏和油井暴性水淹等严重问题。
气驱技术的研究:C02 71昆相驱、短类气体混相驱及氮气驱是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有效手段,采收率可以提高10 %-25lJ毛l观[21J。针对目前低渗透油田采收率较低的状况,应积极开展海相驱提高采收率的研究和现场试验。( 1 )注人怪类混相驱:在高压下,使注人的天然气与油层的油发生混相,形成混相带,随着注人压力的提高,混相前缘不断向前驱扫,从而把油采出来。实践证实该方法提高采收率效果良好; (2) 注CO2 : 高压下将CO2 注人油层榕解于原油中,使原油粘度降低、体积膨胀、流动性变好,如果形成混相或局部混相带,则可降低界面张力,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 (3)注氮气:注N2 开发由于其独特的优越性,自20 世纪70 年代中期以来,得到了迅速发展。实践证明,埋藏深的低渗透油藏最适宜注N2。在国内,注N2 开发起步较晚,于
1994 年后,华北的雁领油田和江汉油田都进行了现场试验,取得明显的开发效果。压裂开发技术研究:低渗透油藏自然产能较低,一般达不到工业油流标准,必须进行压裂改造才能进行有效的工业开发,因而,压裂开发技术是低渗透油田开发的关键技术。目前"整体压裂"优化设计技术[22J是世界近期水力压裂工艺的一个重要发展,它已不是一般单井增产增注方法。而是油田总体开发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针对低渗透油藏的压裂工艺技术有:限流法完井压裂工艺技术、投球法多层压裂工艺技术、封隔器多层分层压裂工艺技术、COz 压裂工艺技术、高能气体压裂、复合压裂工艺技术等。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如前所说,低渗透渗流机理和开发技术研究已经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并取得了许多成果。但由于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是一项涉及面很广、技术性很深的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还有许许多多的方面需要我们去探索。
主要存在的问题还有: ( 1 )低渗透油藏的注水水质对开发效果的影响,包括注人水中的水质对低渗透油藏注入压力、地层伤害、产能和井网部署的影响;(2)低渗透油藏注水压力过高,易造成套管变形等危害;(3)低渗透油田自然产能低,往往通过压裂改造,才能具有工业开采价值, 需要研究适合低渗透油田的压裂工艺技术; (4)低渗透油田原油日产量较低,用常规开采方式开采,操作成本高,经济效益差,使得这些油田难以经济有效动用; (5) 低渗透油藏的渗流存在一个启动
压力。
0条大神的评论